書山瀚瀚,學海漫漫,讀書十余載,對于地理這門學科,相信各位家長和學生都不陌生,2018年北京中考已將地理學科劃入選考科目,目前高一、高二的學生在初中時便都接觸過地理這門學科,高三的學生中考時雖未體驗過地理學習的艱辛,但是眼下正在體驗高考地理的“樂趣”。
學習地理,我們首先要了解地理學什么?地理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,通常被定義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分支。在高中學習階段,高一的必修第一冊即為自然地理基礎,必修第二冊即為人文地理基礎;高二時,我們會繼續深入學習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,同時還會引入對區域的認知,即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學習。在學習必修課程之余,我們還會進行選修課程的學習,選修模塊涉及地理的理論、應用、技術等各個層面,學習內容大多關注人們生產生活以及其他與地理密切相關的領域,突出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,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,提高地理實踐力,開闊學生視野,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。
其次,我們要充分認識地理的四大核心素養,緊緊圍繞核心制定學習計劃,開展日常的地理學習。地理的四大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、區域認知、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,具體如下:
1、人地協調觀:人地觀念是指人地關系的認知、理解和判斷,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點。在分析解決各種地理問題時,正確的人地觀念是我們必須遵照的基本觀點,同時它也為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,所以在地理學習中,培養自身正確的人地協調觀顯得格外重要。
2、區域認知:區域認知是在探尋地理事物和現象潛在空間秩序、規律時表現出的思維方式與能力。我們在日常地理學習中,要善于總結區域特征、比較區域差異、發現區域關聯,認識區域發展的條件、問題和發展方向,能夠對同一區域進行地理圖層疊加,清晰認知各個地理區域。
3、綜合思維:綜合思維包括三個維度,一是地理要素綜合,二是空間和實踐綜合,三是區域綜合。地理環境各要素不是彼此孤立,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,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,在特征上保持協調一致,并與總體特征相統一。學習時,我們要將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作為統一的整體,培養自身的綜合思維,提升綜合能力。
4、地理實踐力:地理實踐使我們在實踐中學習,能夠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,將理論知識轉換成解決問題的能力,同時還能夠鍛煉我們的意志品質,增強團隊合作意識,互幫互助,拓寬視野,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再次,我們要認識地理學習中的一些技巧與方法,不斷培養自身的地理核心素養。
1. 明確地理學習思路。地理合格性考試和高考都努力體現地理學科特色,考查核心知識(主干知識),強調知識點間的聯系和知識結構的質量,考查學生的能力,體現地理課程改革的思想,選材廣泛,材料新穎,創設全新情境,體現公平,聯系實際,解答現實問題,具有時代氣息,關注熱點問題,考查人文素養,重視培養人文精神。
2. 不同的地理內容,學習方法有不同的要求。地理學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綜合性學科,其中自然地理適宜采用理科的學習方法,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、規律的運用,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。人文地理強調宏觀整體分析,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、方法的運用,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。區域地理重點是以圖表為載體的學習方法,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,地圖和圖像圖表的判讀技能,區域的分析方法。
3. 建立空間概念。在學習過程中,選取重要經緯線,在大洲、大洋的基礎上進行空間位置的記憶,同時結合高中學習的地理基礎知識,對地形、氣候、河流、行政區劃、交通網絡、工農業分布進行地圖疊加,這個過程一定要運用好地圖工具,提升圖表閱讀能力。
4. 聯系生產生活實際,關注現實問題。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周圍生活,注意將生活現象引入到學習中,如荒漠化治理、城市內澇問題(海綿城市建設)、交通建設問題、能源開發等。
5. 建立地理知識框架,形成地理知識體系。學習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模塊分類,精簡重點,分層整理,結合生活實例情境化記憶。
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。最后,我們要有計劃的進行練習,通過練習進行鞏固,每天抽出60分鐘-90分鐘的時間進行復習與練習,前期注重基礎練習,基礎練習達標后進行拔高練習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,夯實基礎,注重聯系,加強練習,方能水到渠成,學好地理。
想了解更多關于學習生活的咨詢,請關注“北京新東方學校中小學一對一”網站和公眾號“北京新東方中小學全科教育1對1”,更多精彩等您發現!
|
友情提示:
a. 回帖是一種美德,也是對樓主發帖的尊重和支持;
b.如果通過本帖信息與他人聯系,請說明來自車源168!車源168微信公眾號:cheyuan168_com
c.手機客戶端 下載
d.《搞笑生產隊》每天分享幽默、搞笑、奇葩的內容,歡迎您的加入。微信號:gx_scd